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从业界到坊间一片点赞。
在商业航天领域,商业火箭好比“飞机”,商业卫星就如“乘客”,而商业航天发射场则是支持“乘客”登机、“飞机”起飞的“机场”。近些年,我国商业卫星、火箭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飞机”和“乘客”越来越多,却没有“专属机场”这一基础设施,多少有些拉胯。如今,用两年时间,商发人将一片椰林迅速建设为发射场,搭建起两座发射塔架,补齐了我国商业航天的“最后一块拼图”。
航空航天,是大国科创竞争的重要赛道。目前,全球航天技术正从“高大上”的科研领域走到社会大众身边,向民用和消费级市场需求扩展。满足国家需要、市场需要,商业航天已经成为“国家队”之外的另一支生力军。在这方面,美国一马当先,前不久SpaceX的“筷子夹火箭”试验成功,惊艳了世界。英国、俄罗斯、波兰等国,也都申请了超过1000颗低轨卫星的发射计划。
无论传统航天领域,还是航天“+”商业,中国的脚步同样越来越快。特别是近十年,从发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指导意见,到提出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等概念,将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政策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完成67次火箭发射,占全球火箭发射次数的30%,位居全球第二。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超2.3万亿元。一条既独立自主,又和国际接轨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正在加速“起飞”。
万亿规模的市场“新蓝海”,吸引力当然是巨大的。但要看到,商业航天领域有着极强的科研属性,依靠的是技术创新,需要的是沉心静气,不能想着蹭热点挣快钱。此外,商业航天企业“一命系于发射”,试错成本高昂,产品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存在困境。抓住商业航天发展的时代机遇,真正端正态度,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来自全社会的航天力量才能不断汇聚,助推我们飞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撰文:田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