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思想观念守旧,诸多陈规陋习有不合理之处,但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古代女人嫁人以后,丈夫就需要尽到赡养责任这点,就很好保障了妇女权益。如果不履行责任,就会陷入口舌之争,被人指指点点。
鲁迅是近代文学思想大家,然而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却没有感情,终生未承认朱安,但也仁至义尽履行了赡养责任。而鲁迅死后,朱安没有了经济来源,但她作为鲁迅原配,社会的热心人士没有停止对她的捐款,可她后期却有着高达4000元的债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
一,鲁迅,朱安,许广平的三人纠葛
朱安从小接受封建礼教教育长大,她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没有上学读书,所以大字不识。即使朱安是富庶家庭出身,她仍然摆脱不了封建礼教规矩对自己的束缚。古代女人的一般成长轨迹,便是长大接受父母定下的婚姻,然后结婚生子。
而朱安也无可奈何走上了这样的路,在1899年朱安的亲辈同周家人达成了联姻。接受封建教育长大的朱安,面对父母的媒妁之言,她没有反对的心思。很快朱安就与鲁迅订婚,并结婚。对于朱安来说,遗憾在于周家家庭状况不好,每日生活不太富裕。
鲁迅虽然不喜欢朱安,但碍于父母的颜面,他只能被迫接受了这段婚姻。鲁迅用自己的行为表达态度,先是不接受规矩去祠堂,再就是常与朱安分床而睡,甚至于独自离家出口远赴日本,丢下了新娘子朱安,这样的行为是无言的反抗。
其实鲁迅去日本是为了留学。虽然鲁迅对于朱安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出发那天他对朱安说了别有深意的话,“你叫朱安,家有姑娘,就是安”。朱安对这句话很感动,于是她对鲁迅的母亲尽力照顾,也算是尽到了儿媳妇的责任。
然而朱安没有想到,鲁迅会给她一个惊吓。1929年9月,鲁迅的孩子出生了,然而孩子母亲另有其人,不是朱安。孩子的母亲是鲁迅的第二个妻子,名叫许广平。
他们两人之间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所以双方是真心相爱。鲁迅带着许广平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彼此没有分离。双方情意深厚,即使是鲁迅早死,许广平也没有再嫁,反而是独自一人抚养了孩子。
二,朱安坚持原则引起轰动
鲁迅去世后,如果按照法理来说,应该是由原配妻子朱安继承鲁迅的遗产。但事实上却是许广平继承遗产,并获得了鲁迅生平著作的处理权利。从法律上来说,许广平与鲁迅的夫妻关系没有得到公证,因此著作的处理是需要受到朱安的允许。
因为朱安大字不识一个,把著作权拿在手里也没有用,所以她把权利转让给了许广平。一直以来朱安的生活,都是因为有鲁迅的荫庇,她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如今鲁迅逝世,这等于朱安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生活的困难,一度让她对鲁迅留下的藏书起了心思,她想要把藏书售卖换取金钱维持生活,还好有人及时劝阻她才没有酿成大错。在1944年,朱安生活的贫困被社会好心人得知,许多人提出让她以鲁迅藏书换取生活用品的要求。
朱安对此是强烈拒绝,正因为有朱安这样的态度,鲁迅故居的东西才比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许多记者听闻消息后就去拜访了朱安。那时候鲁迅的孩子周海婴已经快要成年,在这次朱安与记者的交谈中,她透露了一些消息,那就是她确实曾动了心思售卖藏书,但她坚持住了自己的底线。
三,社会热心人士主动救济朱安
记者对于瘦弱的朱安也是印象深刻,当时朱安经常大喘气咳嗽。采访出来引起轰动,许多人主动捐款支持她的生活。许多人亲自到访,或是捐钱又或是捐物,英云先生也略尽绵薄之力,她亲自写了信并封了400元进去,英云先生没有留下真名。
对于外界的捐款,朱安其实是羞于接受的,因为她觉得这是一种对于已故丈夫的诋毁。对于这四百元的救济,朱安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当时她的生活主要是靠着许广平的接济,没有对方同意,她不会接受第三方的接济。
蒋介石曾设立信访箱,专门接受群众的难处。而当时身为记者的何俊遂,知道情况后便写信介绍了鲁迅夫人朱安的境况,并提出救济请求。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严浩,北大教授陈玉平等人事后一起去慰问了朱安,并赠送了救济金十万元。
朱安小小的个子,单薄的身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安得到救济这件事,一时间也成为美谈。许多记者得知消息,还去采访朱安感受如何。朱安曾在西三条居住,在她逝世以后,她在这里的生活痕迹被后世留存了下来。例如生前的一些日常用品,以及为鲁迅守孝的衣服。
朱安对于鲁迅的第二位妻子许广平的评价很好。因为她觉得对方愿意给予她关心爱护,甚至愿意出钱维持自己的生活,经常会邮寄生活费给她。朱安不视许广平为夺走丈夫的情敌,这种宽容让人佩服。
而许广平愿意帮助丈夫的原配妻子,这份宽容的心胸也同样让人佩服。朱安曾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透露自己已经欠债4000多元。这在以前可不是小钱,许广平知情后,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尽量去做了。
结语:
朱安作为鲁迅的原配妻子,虽然并没有得到鲁迅的真心,但她还是做到了一个身为妻子,儿媳妇的责任。而鲁迅也不至于对朱安无情,能够赡养她也算是尽到了丈夫的责任。而许广平身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她对于朱安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出钱维持她的生活真的很棒了。
发布于:新疆